「不要」

「我不要」

這兩句話大小姐一天可以講上好多好多遍

講到阿木和小氣爸失去耐性和她一起說「不要」

這幾個月阿木也有看書做功課(PS)

做父母的有時候不用太尊重他們...有時候必須一定要完成的事情

就必須用肯定的語氣..但溫柔的口吻說

例:

原本--寶貝我們來刷牙好不好....通常會換來「我不要」

改變--現在是刷牙時間,我們來刷牙囉....

這個雖然一開始大小姐還是會拖拉不肯就定位

但至少不是直接給個「我不要」

而且久了她了解你語氣中的堅持..她最後都會快速的配合

 

不過阿木尚在努力改革中啦...不要想的太美好..

一是大小姐頗會見招拆招和耍賴..有時候裝皮就得比互相的耐心了

二是也許是阿木已經習慣問她「好不好」

常常變成問句..挖洞自己跳下去...然後就是換來一連串的「我不要」

害~~同志呀!!..尚須努力加油呀!!

 

--------------------------------------------------------------------------------------------

可怕的「terrible two」

「2歲,是否為寶寶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

新手媽媽大概都聽過所謂「terrible two」(可怕的2歲)這項說法,

以為孩子過了2歲後,都會出現調皮、反抗等行為。道爾敦國際教育機構教學主任賴映秀指出,

每一位寶寶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性格,「terrible two」並不會降臨在所有孩子身上;

家中寶貝之所以會出現近乎無理取鬧的反抗行為,「先天氣質與後天學習都是影響因素」,

她說。 反抗期出現時間:1.5~3歲 當孩子從一個事事需依賴主要照顧者(如:母親)的襁褓幼兒,

逐漸成長為行動自如,有自我想法的小大人時,有別於與母親等主要照顧者間互為一體的關係,

孩子在1歲之後,會開始慢慢發展出「自我」概念;同時隨著活動力、語言表達等能力的成熟,

孩子對於「獨立個體」的概念會越來越明顯,愛說「不」的反應也會逐漸出現。

賴映秀主任表示,每個孩子的發展不盡相同,

坊間流傳的「terrible two」也不一定會在孩子2歲出現;

她並強調,並不是所有寶寶只要長大,都會有類似叛逆、反抗的個性出現。

對照家中寶貝的語言、行為等能力發展,愛說「不」的反抗行為,

大約在1.5歲~3歲之間,都有可能逐漸出現。

4原因,破解反抗期每個寶寶都有與生俱來的先天氣質,

也許害羞怕生、也許大方有想法,當在探索環境的能力與日俱增情況下,

性格較鮮明的孩子,容易在反抗階段出現更為突出的行為反應。

賴映秀主任強調,寶寶之所以會出現反抗情緒,主要原因可從下列因素進行觀察。

 

〈1〉先天氣質

根據學者湯馬士和卻斯( Thomas & Chess)所提出的幼兒九大氣質類型,

主要破除男女寶寶性別界線,從觀察先天氣質傾向,了解孩子人格與行為差異。

從幼兒九大先天氣質解讀「反抗」行為,包括反應強度強(意指:情緒表達外放且明顯)、

情緒本質負向(意指:易有敵意、悲傷、憤怒)、

堅持度高與反應閥低(情緒敏感度高)等特質的孩子,

當處於愛說「不」的反抗期時,個性的「鮮明度」會更為明顯且突出。

當教養到這類自主性較高的孩子時,家長得付出更多愛心與耐心,

才能化解親子互動過程中的僵局。 但在另一方面,

幼兒教學實務經驗豐富的賴映秀主任也強調,儘管小朋友的先天氣質,

會讓愛說「不」的反抗情緒得到強化,「但先天氣質的影響程度很有限,

8~9成以上的性格養成因素,仍與後天家庭教養有關。」

 

〈2〉過度尊重

「過度『尊重』也是一種錯?!」

賴映秀主任提到,有別於台灣早年的家庭較偏向傳統、威權式教育模式,

年幼子女很少有說「不」的權利,

「現代父母教育水準高,小孩生得少,對於孩子的疼惜與尊重相對較講究」,

她說。 孩子說「不」的緣由,來自於「好不好」!

賴映秀主任觀察,新世代的爸比媽咪,

因為較重視孩子的自主權,有時在「過度尊重」孩子的情況下,

將所有理解孩子需求的問句,都以「好不好」作為結尾。

在「開放式」的對話模式中,父母在尊重之餘,

卻常常忽略了自己能否真正滿足孩子的需求,

「所以當孩子的回答,與父母原先所設想的回應有所出入時,衝突就容易一觸即發。」

 

〈3〉好奇使然

「乖乖吃完藥,媽媽就讓你喝甜甜的果汁好不好?」「我不要!」

當以鼓勵的方式安撫孩子進行某項動作,

爸比媽咪或多或少可能曾面臨被自家寶貝「打槍」的命運。

孩子為什麼變得如此「討價還價」,甚至「不可理喻」?賴映秀主任提到,

某些孩子愛說「不」,可能與「好奇心」使然有關。

 賴映秀主任解釋,當孩子感受到說「不」之後,

爸比媽咪會因化解僵局,想出更多替代方案,

「大一點的孩子是很聰明的,他們會對父母之後的回應產生期待。

由於「好奇」父母後續的反應動作,

「也許說『不』之後,會有更讓人滿意的選擇出現」,

有時在這種好奇心作祟下,孩子就容易有為反對而反對的情緒出現。

 

〈4〉渴望關注

 賴映秀主任進一步指出,當寶寶學會認知「不」的涵義,進而對事物有明確喜好,

這時期所顯現的反抗心態,會讓他們深刻地感受自我存在的價值。

不過,對於有些被父母過度呵護或忽視的孩子來說,老愛開口說「不」的用意,

有時是為了吸引長輩的注意,進而滿足「被關注」的需求。

 

看下來我家大小姐是屬於(2)和(3)

 

PS..阿木的功課書

1.【為孩子立界線】--(台福傳播中心出版)

這是Patty阿姨借給阿木的(不好意思都沒歸還)

原本借來的時候阿木看了幾頁並不是很有耐心看完..

直到幾個月前才認真看起來(因為問題出現了)...

才發現很多地方都很值得參考....

現在阿木有空就會翻一下檢討一下自己的態度與行為

2.【幼教老師的教養魔法】--(新手父母出版)

這是二姑姑拿回來的書..阿木拿來看就上癮了

裡面滿多幼教老師的做法也很值得參考學習..

http://www.cite.com.tw/product_info.php?products_id=15363

 

上述文章引用轉貼

http://tw.myblog.yahoo.com/blogjheng-yuchen/article?mid=3080&prev=-1&next=307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ry6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